第五节 合伙人:找同类还是互补

根据“木桶理论”: 一个人长板越长,短板就会越短,需要寻找他人跟自已组建成一个团队,来弥补各自的短板。创业初期,作为创始人,既要谈单做销售,又要谈判做采购,还要负责公司全盘运营和管理,再厉害的人也不是全能,这就需要寻找合伙人。但现实情况下,创始人喜欢找同类,而不是找互补。

弱者寻找同类

我们说:“成功是下一个成功的绊脚石”。很多创始人都是销售出身,自然就会认为销售才是公司的一切,没有销售,其他都是零,什么工作都要围绕销售为核心,招人要重点招销售,奖励要重点奖励销售。这种观点有错吗? 对于创业型公司来说没错,但一家公司如果只是销售能力强,交付能力差,即使做得再好也是一锤子买卖,很快就会被市场所淘汰。企业是一个系统,不是你只做好某一块工作就能万事大吉的,研发、采购、生产、销售、运营、人事、财务等,非一人所能完全掌握和驾驭,必须是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。记住: 弱者才喜欢寻找同类,比如老鼠,三五成群、成群结队,它们在一起是寻求安全感,但数量再多,也是一群乌合之众,不堪一击。

强者寻找互补

强者都喜欢寻找互补,比如老虎、豹子等,独来独往,威风凛凛,他们有需要时会寻找互补,尤其是狼,面对小猎物时可以自己搞定,面对大猎物时随时可以组队,使用群狼战术,一举拿下。几个合伙人,各自能力不同性格不同,这样才能强强联合并互补,一是能充分发挥团队的能力,二是谁都离不开谁,彼此的关系会更牢固。除了能力互补,性格也要互补。如果都是急性子,经营理念就会激进,做法就会急功近利,明显违背企业的长期主义; 如果都是慢性子,公司增长慢,产品迭代慢,在竞争如此激烈的背景下就会失去大把市场机会。一个好的合伙人团队,既有急性子,又有慢性子,既有外向型,又有内向型,快的有慢的制约,激进的有保守的牵引,这样公司发展才会更稳健。

一阴一阳之谓道

老板找合伙人,不能都是好人,当然也不能都是坏人,慈不带兵,义不养财,善不经商,商业有商业的逻辑,创业这档子事,只有好人干不成,只有坏人干不长,彼此都有自己的用处。作为老板,你千万不要用好坏、是非、黑白来看这个世界,而应该用利益来看这个世界,谁能给我带来利益,谁就是善的,谁要是影响到我的利益,谁就是恶的。当然,我们也不能赤裸裸地只谈利益,还要披一层道德的外衣,让道德对冲利益,这样才掌握了阴阳也就是那个“道”了。

一个好汉三个帮,一个篱笆三个桩,弱者才喜欢找同类,强者都喜欢找互补,尤其是找合伙人,合伙人找对了,事情就成功了80%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