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二节 股权激励是老板对员工的施舍

股权激励方案已经落地的一家企业高管找到我:“郜老师,我们老板天天在我们面前念叨,说都给我们股份了,都已经是老板了,还不带头干? 你说他就给我们一两个点,我们一群人加起来不到10个点,老板占90%还多,还想让我们跟他一样,可能吗? 入个股,本来想着是好事,天天搞道德绑架实在后悔入这个股。

股权激励不是老板的施舍

其实这种现象还比较常见,股权确实是老板最珍贵的东西,拿出来分给员工们,你的期望值肯定也高。期望是给了股份,高管就应该把自己当老板,应该跟你一样为公司尽心尽力,只可惜,期望过了头,就成了道德绑架自认为股权就是老板施舍给你们的,员工们就得感恩老板,感恩公司。比如“我都给你们股份了,你们还不给我好好干,真是一群没良心的东西。”其实股权激励就是一种激励工具,虽然比其他工具好用,但你也不能抱过高的期望,总想着员工都成了股东,也都会给你一样拼尽全力,不可能,他们仅仅只是个小股东。

股权激励的本质是利益交换

商业的底层逻辑是利益交换,遵循的是规则与人性,而不是道德与人情。股权激励的本质是一种股权投资,投资就是利益交换,我把股份给你,换你给公司做出预期的贡献。如果做了股权激励,员工积极性更高了,核心人才流失率更低了,公司业绩更好了,那就说明股权投资成功了;如果做了之后员工状态没有什么变化,甚至还因为分股不均产生副作用,那就是股权投资失败了。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,投资就是有赚有赔,客观处理,理性对待没必要上升到道德的层面,否则你累,你的员工也累,股权激励起不到作用不说,他们背后还埋怨。

股权激励坚持的是长期主义

很多老板急功近利,总想着一针打下去,百病全无,股权激励一落地个个比谁都卖力,不可能,股权激励不像提成和奖金这种短期激励,它是种长期激励,一般需要1~3年才能看出效果,一旦有效果,会长期持续,这是股权激励的属性。所以想要确保股权激励有效,前期股权激励方案设计要合适,但更重要的是落地以后怎么办?比如经常开股东会,让员工们发一发言,投一投票,做做决策,体验一下当股东的那种感觉。比如每个人的胸卡,名片上的头衔全都改成合伙人,他们对外谈业务走到哪里也有面子;再比如到年底了一定要开个轰轰烈烈的分红大会,而且是现场发现金的那种,守着全体员工的面,把仪式感拿捏得死死的。只有这样,才能让他们潜移默化中快速进入股东角色,发自内心地把自己当成这家公司的老板,比你埋怨、唠叨一万遍还管用。

静水流深,智者无言。越深的水流,越安静,且力量越大。越是智慧的人,越淡定,他们不言自明。股权激励是个慢功夫,讲究的是小火慢炖。你要知道,改变一个人的观念比杀了他都难,股权激励这么大的事,这么要求火候的事,你怎么能着急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