掌握任何知识的最高境界是融会贯通,这就需要建模,并形成一个结构完整、逻辑自洽的模型,再通过不断地实验来验证,才称之为理论。
我们尝试一下用“树”解构整个公司的架构,便于我们全面、系统、深入地掌握,我们姑且称之为“公司树”。如果公司是树,那么股东是根,树干是总经理,中层是树枝,员工是树叶。
有根才有树,有了股东出资才能开办公司,根的粗壮度决定了公司的生命力。股东一个不够,多个来凑,公司就有了多人合伙,但多人合伙需要一个主根,多个副根。副根细小,不能深入泥土,养分吸取能力弱,所以我们经常看到矮小的灌木的根就是根很多很细,但没有主根,导致长不高、长不大; 而高大的树木往往有一个十分粗壮的主根,深深扎入泥土,吸取养分树干高大粗壮,抗风能力强,生命力旺盛。所以多人合伙的公司必须有一个带头大哥,如果股东人数多过于分散,就会导致谁都对公司的贡献不足,谁都成不了公司主心骨,公司注定长不大、活不久。
树干其实就是地面上的树根,而树根就是地下的树干,二者本身就是一个东西,这也就是很多公司成立之初,老板既是股东又是总经理的原因,治理层面是股东,经营层面是总经理。树根扎得越深,树干就会长得越高,树根扎得越浅,树干只能很短,所以初创公司的生命力取决于股东的能力和付出。我们看树有年轮,其实就是外层的树根和树干老化、中心新的树根树干生发造成的,最早的树根蜕变成了树皮。股东年龄大了之后,就会出现把企业交给儿子,儿子交给孙子的代际传承,持续让公司经营下去,形成公司成长的“年轮”,而最早的股东,也就是创始人,成了公司的形象代言人,比如松下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、丰田的创始人丰田康夫等,可类比为我们看得见的“树皮”。成为伟大的企业家。
树枝是连接树根和树叶的中间段,将树干的养分传给树叶,再通过树叶的光合作用,把能量输送给树干,树枝好比公司的中层,辅佐上级,辅导下级,上传下达。树枝繁多,树叶才能茂密,中层多,才能尽可能地促进团队裂变增长,有更多为公司创造价值的员工,促进公司业绩的增长、组织目标的实现,让公司发展壮大。树枝多了有序,才能让别的树枝、树叶接收到阳光,因此我们看到一棵树有几百、几干的树枝,但没有一个是缠绕在一起影响到其他树枝的生长,公司也一样,作为中层管理者,上下左右的沟通协调就尤为重要,一方面确保自己的团队发挥最大效能,另一方面和别的部门形成协同效应,不挤压别的团队的生存空间,才能让组织有序发展。
树叶是进行光合作用、制造养分的主要器官,通过吸收二氧化碳,释放氧气。员工好比树叶,通过给客户创造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,为公司获得业绩、创造利润,负责公司与客户之间的价值交换,不但解决了客户痛点,而且为公司的持续生存和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。根部发达、树干粗壮、树枝繁密,树叶自然阔大、繁茂,遮天蔽日,郁郁葱葱,反过来,树叶强大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,也让树根、树干、树枝更加粗壮有力,生命力旺盛形成一个强有力的生命体。股东、总经理、中层与员工的关系又何尝不是如此,并且,正如大树的生命力旺盛可以净化空气、防止水士流失、制造肥料一样,大而强的公司同样可以改善社会经济环境、创造就业、增加人民收入稳定社会秩序等。
无论是东方的诸子百家创造的儒释道法,还是西方的先哲们创造本体论认识论或意念论等哲科思维,都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看待世界和处理与世界关系的模型,但这些绝不是他们主观臆造、脱离世界的产物,而是在不同特定的生存环境下,不同发展阶段,人类自身的求生本能驱动下,所缔造的属性意念的集合。在实际工作中,无论我们学习任何知识点,都要学会建模、推理、验证,无论再复杂高深的学问,都能很全面、容易地去理解和应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