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节 两个人合伙,怎么分股份

我们合伙,第一反应都是“好兄弟见面分一半",所以两个人合伙的大多都是50%对50%,但这种股权结构的硬伤就是谁都说了算,谁都说了不算, 一旦两个人意见相反也没有任何斡旋空间,到最后只能一拍两散。这个道理很好理解,那么51%对49%呢? 这样就是我说了算,这个股权结构短时间看似问题不大,其实没那么简单。

51%对49%的股权结构可行吗

第一,公司法规定公司的普通事项,51%的说了算,但像增资减资、修改公司章程、股份制改造、公司合并分立等,得超过67%才行;
第二,未来再来一个合伙人怎么办?假设A:51%,B:49%,又来了一个C,A和B各拿出2%给C,这样就变成A49%、B47%、C4%。这时候一个可怕的问题出现了,这家公司谁说了算?A说了算,还是B说了算?答案都不对,是C说了算。当三个人合伙时,A和B持股比例差不多,都想说了算,但每个人单独都没有决策权,想说了算就得跟其他股东联合。这样就会导致C跟谁联合,谁就说了算,那不就是C说了算吗? 那你不禁要问A和B不会联合吗? 他俩一联合还有C什么事? 想是这样想,结论却是完全相反。按照博弈论,A和B都是大股东: 两个人联合谁都捞不着更多好处,他们跟C这个小股东联合,都能用很小的成本获取最高的收益,所以A和B本能不会联合。这还不是关键,我再给你讲个故事。

两个人合伙,一个人做主导

我有个学生,他跟合伙人股权比例是51%:49%,49%那个合伙人一直给他老婆说这个公司是他和合伙人一起开的,自己是老板。结果有一年公司年会,他带着老婆去参加了,开场是公司董事长发言,董事长是股份占51%的股东,他作为总经理并没有上台发言,结果他老婆抱怨道:“你不是说公司是你的吗?怎么别人是董事长?” 就因为老婆这句话,他郁闷了半年,半年之后自己辞职出去单干了,最后还没干成,失败了。其实大多数人对自己是没有自知之明的,两个人即使股份差不多,总得一个是董事长,一个是总经理,公司的名誉和光环就只能在一个人身上。

与小股东分股的矛盾

如果两个人股份比例差不多,不仅仅是51%、49%,还比如有55%、45%,60%:40%等,都会存在分股上的矛盾。我有个学生,他跟一个同学合伙,股份60%和40%,同学没多少钱,只投了20万,他觉得同学也不容易,自己有钱就前前后后投了400万。结果公司刚开始盈利,同学嫌自己股份少说他要占到49%,这位学生没同意。后来公司盈利越来越好了,他同学竟然提出: 要么这个公司他来控股,他来管,还说他管肯定比我这个学生管得好要么他辞职退股,让我这个学生自己选。这位学生又气又恼,“当年没钱让你占这么多股,你不仅不感恩,还仗着是同学,自认为公司离不开你,竟然公开要挟我!” 同学立马给他20万,让他走人了。

合伙的背后考验你对合伙人心理的洞察

当两个合伙人股份比例差不多的时候,大股东不认为自己最大,处处要考虑小股东的感受。小股东更不认为他小,他还是认为公司有他一半,只不过别人都说50对50不行,所以才让大股东多拿一个点。另外,人都有一个毛病,都认为自己的贡献大收益小,别人的贡献小收益大。两个人合伙要错位互补,一个人干销售,一个做生产,或者一个人管经营,一个人管业务,只是分工不一样,贡献也很难评估。两个合伙人利益还倒是其次,最主要是必须由一个人来当这个一把手,并处理好与二把手关系,处理不好的话二把手心里自然不平衡。长此以往,他自己内心越来越憋屈,散伙也是注定的。所以,当公司小的时候合伙人之间不要谈制衡,不要让另外的人对权力有任何的幻想。最理想的股权比例就是90:10、80:20、70:30,股权比差距大一点,让他专心干活,年底多分钱,公司决策的事最多征求一下他们的意见,最终决策交给股权最多的人决定就行了。另外,当这个小股东自己股权很少他再争取也没有话语权的时候,他就不再对权力抱有幻想,不再挑战你这个主要控制人的位置了。多人合伙,一人拍板,多人出力,一人带头,多人划桨,一人掌舵,这样才能做到“上下同欲者胜,风雨同舟者行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