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展是硬道理,增长才是王道。面对日趋激烈的商业竞争,企业发展犹如逆水行舟,不进则退,有增长才有机会,有增长才能生存,有增长才有未来。
有位青岛的老板向我咨询: “公司这些年盈利状况不错,在山东市场已站稳脚跟,但在向外扩张的过程中遇到了阻碍。公司中高层年收入普遍已在50-100万,工作上缺乏激情和动力,新产品没人做,新市场无人拓展,业绩目标派不下去,应该怎么办?
当前市场变化之快、竞争之激烈是前所未有的,无论您的企业是处于高速发展期,还是发展停滞期,活下来、走下去,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,无疑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永恒主题。正如海尔的理念: 永远战战兢兢,永远如履薄冰。一个企业想要获得持久发展的不竭动力,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经营管理模式的变革与创新。
反观现在诸多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模式,老板与员工是基于委托代理关系之上的雇佣关系,企业做好了大家都有钱拿,企业做不好员工可以跳槽老板则无路可退,老板和员工并不是利益共同体,企业的生死存亡与员工的个人发展之间并未建立实质性联系。但是,企业要生存,要增长,要战略落地,又必须依靠员工去实现,如何解决这个难题? 增量管理可以说是一种简单有效的解决方案。
一、什么是增量管理
增量是相对于存量而言的,过去的成绩是存量,超过存量部分是增量。增量管理就是既要存量,更要增量的一种机制设计,在现在的存量之上要增量,增量又是下一次的存量,以此类推以驱动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。
二、增量管理原理
如图9-1所示,增量管理的原理是增量1是相对于存量的增量,增量2是相对于存量加增量1的增量,以此类推,在保有存量的基础上不断创造增量,好比持续增长的发动机。增量从哪里来? 具体可以表现为创造新业绩、开拓新市场、开发新客户、研发新产品、拓展新渠道、培养新员工……
三、如何实施增量管理
(一)增量和工资挂钩
管理者在定制每年的业绩目标时常会犯下“鞭打快牛”的错误,比如公司业绩目标增长15%,各部门也分别按15%的增长率定目标,那么去年做得好的部门自然会有意见。一是因为去年做得好自然增长的基数更大,二是员工心理不平衡,拿同样的工资为何承担更高的指标,这样就逼着做得好的人离开公司,做得不好反而待在公司,通俗一点讲就是“千里马跑了,平庸无能的留下来了”。
用增量管理就可以解决这一问题,比如我们两个部门业绩基数相同,那么年底看两个部门的业绩增长率,业绩增量率排名第一的加30%工资,排名第二的加20%工资,排名第三的加10%工资,多劳自然多得; 如果我们两个部门基数不同,基本工资相同,绩效工资同目标业绩折算,比如每完成10万业绩折合1000元绩效工资,员工拿多少工资取决于承担多少业绩,大家凭能力拿工资,自然没有怨言
(二)增量和提成挂钩
如今,许多企业采取的是鼓励多劳多得的梯度提成制,比如完成100万按2%发放提成; 完成150万,其中100万按2%发放提成,50万按3%发放提成;完成180万,其中100万按2%发放提成,50万按3%发放提成,30万按4%提成以此类推,做得越高,提成比例越高。这种方式固然有一定效果,但如果一个老员工客户多,市场成熟,即使不怎么努力也可以拿到较高的提成,自然不会再去努力开发新客户、培养新员工,偏安一隅 ,小富即安,最能打仗的反而提前“退居二线”了。
这种发展困境也可以通过增量管理来调整,比如去年完成100万业绩,今年还是100万业绩,在原有2%提成比例再乘以90%,低于80万业绩,在原有2%提成比例再乘以70%,低于60万业绩,在原有2%提成比例再乘以50%。在这种机制设计之下,员工想要保持自己的收入不变,必须不断创造增量。
(三)增量和分红挂钩
现金奖、分房子、奖汽车、出境游等这些年终奖每家公司都有,形式也越发多样化,但是,管理者是否思考过如何发放年终奖才能更有效? 年终奖不仅是对员工本年度所作贡献的奖励,更是促使员工明年作出更大贡献的有效激励,但往往一般企业的年终奖只是到年底统算公司的利润情况后,董事会研讨确定奖金比例(比如30%)后发放,发奖金时热热闹闹,员工热血沸腾,但不出两天,公司上下又如水一般平静,效果难以延续。
如实施增量管理,就需要把公司利润分为存量利润和增量利润,存量利润部分按照30%再乘以90%来发放,增量利润可以实施梯度发放,比如利润增长20%,增量利润部分拿出40%发放; 比如利润增长40%,其中20%增量利润拿出40%发放,另外20%拿出50%发放; 以此类推,增长越高,发放比例越大,企业与员工形成利益共同体,公司上下拧成一股绳,紧盯目标,为实现更高奖金而努力。
员工若要个人收入不下降,就要不断创造增量,如果一个市场饱和了他们会自发拓展新市场; 既有团队工作量饱和了,他们会主动培养新员工,现有客户购买能力饱和了,他们会自觉开发新客户……增量管理就是让公司不再盲目发展,确立 “保存量,求增量” 的核心思想,上下同欲,用今天的钱创造明天的业绩,用今天的团队创造更高的目标,用今天的行动驱动公司战略的实现。如此可让公司蛋糕越做越大,盈利越来越多,员工收入也越来越高,实现公司、股东、员工多方共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