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五节 一文读懂股权带给企业的价值

前篇我们谈到公司本身是一棵树,本篇我们再用“树”来解构公司治理体系,厘清各模块之间的逻辑关系,轻松掌握。

公司治理从狭义的角度来讲,其实就是股东与经理人的委托代理关系,展开具体地来说,是处理股东会、董事会和监事会三者之间分权、确权与制衡关系; 从广义的角度来讲就是投资人与股东、股东与经理人、经理人与投资人的三者关系。公司治理要做到三者利益共享、责任共担、防止互相损害抹黑、相互制衡的一系列制度、协议的机制安排。如果我们把公司本身假设为一棵树,那么应该如何理解公司治理中股权激励、股权设计、内部创业、外部创业、顶层设计等各个模块及逻辑关系。

股权激励,树大根深

我们上篇提到,股东是根,经理人是树干、树枝,股权激励是把员工变成股东,转变身份和角色,从原来给别人干到现在给自己干。为什么要给员工做股权激励? 其底层逻辑是人性之私,把老板和员工变成利益共同体、命运共同体,一荣俱荣、一损俱损。树干、树枝跟树根原本就是一个互融互通自成一体的有机生命体。不成一体,树干、树枝就成为无本之木,必定快速腐朽,树根也须二次生发,从头再来。股权激励把二者有机结合,互为一体,同呼吸共命运,共同为公司的发展全力以赴,才能让公司树茁壮成长、开枝散叶、独木成林。

股权设计,根壮树强

一家公司的创始人往往是某一专业出身,比如做销售的、做研发、做生产的,在原有单位做得非常优秀,可一旦创业,就要求创始人具备整体统筹的能力,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,也是创业失败最重要的原因之一,这就要求创始人为了弥补自己的短板,找几个其他专业的合伙人跟自己互补。但自古就有“生意好做,伙计难搭”的俗语,所以要做好合伙人的股权设计。树有一个最强壮的主根,深深扎入泥土,向下获取水分和养分,各副根斜向外生发,更大面积获得水分和养分,盘根错节,牢牢支撑着树的生长,同理合伙人也一定要有带头大哥作为主心骨,带领几个能力互补的小弟,这样创业成功率才会更高。

内部创业,连根共树

当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,必定面临产品的老化、市场的天花板,那么如何打造企业持续增长的第二曲线就成为企业家要思考的问题,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持续。采用内部创业的模式,拿出一个新产品,组建一个新团队去研发、运营,培育为公司未来的主营产品,才能维系企业的持续增长。就好比树龄较大,行将枯死,就需要提前把一块根移植出来,供给养分,让它再生根发芽,茁壮成长,生长成为“树中树”,替代原树活下去。当然,除了自己的员工,外来的团队也可以加到公司这个平台中来,借助平台的资源、资金人才、渠道、后勤等支持,快速盈利,好比一棵梨树枝嫁接到一棵苹果树长成苹果梨一样,快速存活,次年结果,大大提高了创业的成功率。

外部创业,多数成林

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,团队人数的增加,公司对各板块的管理和控制会变得越加乏力,就会出现结构臃肿、层级过多、出工不出力的情况,就是我们常说的“熵增”。如何解决做到熵减? 有时候需要把公司外围的部门、团队、项目、业务等独立出去,采用分包、半包、全包或独立注册子公司的形式,让团队自主经营、自负盈亏,比如早年华为把公司车队、食堂等分出去由原来的团队自己注册公司运营,跟华为签订业务合同,不但提高了员工的积极性,还降低了公司的管理成本。这就好比一棵树越来越大,树根会无限延展,有的出地表,受到阳光雨露的滋润后生根发芽,成长为一颗颗小树苗,进而独自成长为一颗颗参天大树,连成一片变成小树林,枝繁叶茂,郁郁葱葱。

顶层设计,万木吐翠

随着公司产品的多样化、职能的细分化、团队的专业化,就会由一家公司变身多家兄弟公司,比如一家做手机生产的公司,随着公司业务和规模的扩大,可能会成立自己的供应链公司、销售公司、生产厂、品牌公司、投资公司,甚至人力资源公司、财务公司等,而一家规范化运营的企业集团绝对不是几个公司的简单相加,而是结构完整、分工明确、管控有度、效率高的现代化企业集团,这就需要专业的顶层设计来梳理公司与公司之间的关系, 不但要达到上述目的,还要考虑是否上市,国内上市还是海外上市,还有基于长远规划的企业传承等。好比一个树林,每棵树都是同根相连,共同吸收养分,牢固土壤,也要错落有致,都能接收到阳光普照,遇到风沙的侵袭时能共同抵御。一棵树抗风险能力低,一片树林就不一样了。

除了上述几个方面,还有离岸公司红筹架构的搭建与拆解、企业传承与股权信托设计、城市合伙人模式等,我们还会继续用“树”去结构企业治理机制,全面、系统、轻松理解各模块之间的联系与逻辑。也只有全面的理解,参透权力分配与制衡的底层逻辑,才能帮助客户规避公司治理中的各种'坑”,妥善处理投资人、股东、经理人三者之间的关系,让企业的治理结构稳固、高效、持久,自如面对未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