宁波有个老板过来咨询,说当年他们两个人合伙创业,占股70%和30%, 但没想到不到5年就把公司做到了2个亿,净利润每年将近3000万,按说这位老板应该很开心才对,但见我的时候愁眉苦脸、垂头丧气。一聊才知道,他那个小股东这几年分红都有2000万,在当地买了别墅和宾利,也喜欢上了泡夜店,天天玩,一玩就是一晚上。一开始是迟到,之后上午不来了,再后来几天才来一次,就在上周,那个小股东说他不计划来上班了,也不要工资了,但条件只有一个: 每年必须保证他的分红。这位老板就不满意了,不来公司工作还想不劳而获? 两个人没谈拢,不欢而散。
股权是动态的,不是静态的
我们自以为股东就是投多少钱占多少股,股份一旦定下来就不能动了。但我问你当初的股份比例一定合理吗? 在公司经营过程中,股东的贡献跟他的股份比例匹配吗? 股份比例不变,但每个人对公司阶段性的贡献度是不-样的,应该怎么平衡? 还记得罗振宇当年为什么单飞吗? 罗振宇当年所在的公司都是靠他的个人IP变现才越做越大,但罗振宇的股份比例要远少于申音的股份比例,且更关键的是罗振宇没有话语权。这种贡献度和持股比例严重不对等的情况下,最后只能一拍两散。所以我们一定要打破固有认知,股份是动态的,不是静态的,它是可以随着每个股东的贡献大小而变化的,只有这样,每个股东才能各尽所能。
动态调整的背后是增发机制
要做到动态调整,这里我们必须学习一个工具,那就是增发机制。增发即增资扩股,具体算法请参考上图示意。比如公司原有股份是1000万股,股东A持有700万股,股东B持有300万股,公司可根据一定的营收或利润目标来确定增发机制。比如公司的年度净利润每增长500万,增发10%的股份,那就是111万股(计算方式为1000万股+90%),增发的这111万股按当下贡献可以给到新股东,也可以部分给到老股东,怎么给? 按贡献量化,比如按业绩、职级、岗位、特殊贡献等,谁当下对公司的贡献大,增发的这111万股就给谁的多,但老股东的1000万股原占股100%,增发后就变成了90%,也就是我们说的稀释,比如增发的111万股,股东A如果贡献小,只分到了10万股,加上他原有的700万股,就是710万股,但公司总股本是1111万股,持股比例就变成了63.9%; 如果股东B贡献大,分到了80万股,再加上自己原来的300万股,就是380万股,持股比例就变成了34.2%;剩余股数给了新晋股东。这就是增发机制的玩法。
合伙人更需要激励
通常我们说的激励是面向员工,但作为公司的合伙人更需要激励,否则就会导致搭便车、不干活,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。在这里我们澄清一个概念,合伙人和股东不是一个概念,股东可能在公司任职,也可能不任职,但合伙人是指在公司又出钱又出力的人。
所以合伙人必须是切断后路、全力以赴的人,才能让这家公司活下来,且发展得好。顺境靠的是经理人,逆境靠的是合伙人,可以说一家公司的命运80%靠合伙人,如何把合伙人激励起来才是重中之重。
公司不赚钱的时候,合伙人都在拼命赚钱,但赚到钱之后,有些人会觉得自己贡献大,收益小; 人一旦有钱就想享受生活,小富即安,不思进取合伙人之间没有谈好分红规则和限制性条款
,这就给小股东搭便车留了空间,以上这些都是我们在合伙之前切记要做好的,我们没有办法直接对抗这些情况,只能提前约法三章立好规矩,这样才能让合伙合得长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