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节 风险激励才是最好的激励

我以前喜欢开快车,因为总是需要赶时间,不自觉地就会违反交通规则,每年会因此扣很多分,光缴纳罚款每年也有两三千。有一次我被交警现场执法拦下,剩下的6分一次性给扣完了,不得不参加满分学习考试。这个学习是真折腾,第一,要去很偏远的学校;第二,去学5个半天;第三,每天只能学半天,不能连着一天上;第四,每次都要提前预约,不一定哪天上。最后,好在一次性考过了,不然还得再学再考。重新拿到驾驶证,一直到现在,老实多了,一年没再违过规。

趋利避害,人性本能

我讲这个故事是要表达人性都有一个损失厌恶心理,也就是趋利避害。比如你捡了一万块钱会开心几天,但你丢了一万,你会伤心半年,这就是人性。比如,之前的交通法规都是保护人而不保护车,只要撞人就是机动车全责,所以行人闯红灯这事屡禁不止,直到新交通法规定如果行人违反交规,机动车不用担责,故现在闯红灯的行人就越来越少了。再比如我们之前打的出租车又脏又破,司机服务态度还不好,经常绕远路,但滴滴平台推出之后,这些司机服务态度一个比一个好,尤其是专车司机,主动帮你拿行李,对你嘘寒问暖,这是因为他们担心你给他们差评。滴滴如此,美团、大众点评、淘宝也都是这个机制,这背后都是风险激励的力量。

成本决定动力,风险决定担当

一个人付出的成本决定他行动的动力,一个人逃避风险的动力是他获取收益动力的100倍。我们看员工上班会迟到,但公司组织旅游那么早出发他却不迟到。为什么员工拿着旱涝保收的工资,却没有动力?为什么老板朝不保夕,却全力以赴?根本原因是员工有选择,老板没有选择,员工有退路,老板没有退路。公司三个月发不下来工资,员工会走三分之一,半年发不下来工资,员工会走大半,一年发不下来工资,估计员工都走了。当公司不行的时候,所有员工都可以跳槽,而老板只能跳楼。所以,没有退路才会全力以赴。

损失越高,动力越强

平时我们也能看到一些老板用风险激励员工的案例,比如老板给员工买辆30万的车,公司支付15万的首付款,后面15万靠员工自己分期付款,约定干满三年,车就归员工了。在这种机制下,员工就得多做业绩多赚钱,因为这时候一个月多了几千块钱的还款压力。再加上干满三年,车就是自己的了,自己狠狠心怎么也得好好干三年。所以,一定要记住,人都是先拥有,怕失去。人不会对目标负责,只会对风险负责,他面对的损失越高,他的动力越强。

分股不是分钱分权,而是分风险

所以,分股权不是分钱,也不是分权,是分担风险,员工掏钱入股,他不是对你负责,他是对自己的钱负责。掏钱就是掏心,钱掏多少就是重视程度大小。那你可能会说他就一共拿那十万八万,亏了也不会太在意,这里我就要再告诉你一个真相,我们永远不要用自己的标准衡量别人,同样是十万块钱,对于老板而言不算多,但对于员工来说可能是他的所有积蓄。

总结一下就是,利益只能统一思想,风险才能凝聚人心,一个人逃避风险的动力是他获取收益动力的100倍。学会让每个人承担责任,共担风险,你就掌握激励员工的一把好钥匙